时间对称性破缺是一款女性向的文字冒险游戏,剧情中有多个男主,玩家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,剧情对话的选择往往决定了游戏最终结局。本期这里给大家分享时间对称性破缺剧情攻略,和大家聊一聊这个游戏大致的攻略流畅,不同男主的对话路线选择会导向什么样的结局,感兴趣的不妨一起来看看吧!
【开局设定与玩法基础】
游戏开始前,系统会引导你创建角色设定,包括视力、听力、方向感、饮食偏好、过敏等属性。这些设定将影响游戏过程中能否进入某些区域、是否注意到特定线索、以及角色对你的印象。例如,“轻微花粉过敏”会在特定场景触发剧情提示,而“方向感差”则可能在探索中绕远。游戏核心机制为时间循环:每次失败后,你将从12月31日早晨7点重新开始。目标是在第十二天9:10之前找到幕后真凶并破解死亡循环。
【共通线流程(第一次循环)】
第一天至第三天:探索初期
起点为【车站】现场,建议先进行自由探索,熟悉地图与时间流动机制。建议不要第一时间联系任何角色,优先收集周边道具和信息,例如报纸、信封、车票残片等。重要:车站事件时选择“再看看”而非立刻求助景,否则将锁定景线并影响后续分支自由。
第四天至第八天:分支构建期
开始接触角色:律(好友、冷静理性)、信(前恋人、神秘失踪)、枫(热情、行为异常)、景(似乎知情的陌生人)。每日仅能进行一次重大交流,互动频率将决定最终进入谁的个人线。建议玩家使用多存档制备分支。注意线索拼接:系统会将调查结果自动记录入笔记本并进行关键词连线,解谜时可借助此机制逐步还原事件全貌。
第九天至第十二天:死亡倒计时
第十二天早上9:10是时间线的终点,无论当周目是否达成目标,剧情都会进入终结判定。若尚未获得真相或达成正确选项,将直接强制BE或回到二周目。此时为正式开启多结局做准备。
【二周目关键分支与结局走向】
结局触发方式
循环结局(坏结局):在任意阶段始终回避真相,不联络他人、不做出关键抉择,游戏将陷入无限12月31日循环,属于失败结局。
终止循环(常规结局):在关键节点与信或景合作,并破除监听系统、回溯记忆片段,成功躲避死亡时间点,进入三周目主线。
牺牲型转生(三周目触发):当玩家试图独自行动但未能识破真凶,律或景会为保护女主牺牲,引发剧情反转并强制跳入三周目主线。
决策提示:二周目初始可解锁短信系统,建议优先与“信”建立联络渠道,多次互动将提示其记忆混乱,并揭示他也是循环者之一。若玩家主动联系景,剧情将转向“共同逃脱”支线,并进入监听装置破坏事件。枫分支需多次回应其试探性邀约,表现出信任但保持边界感,谨防被反向锁线。
【三周目与四大角色个人线开启条件】
三周目正式开启后,主角将拥有更多预知与干涉手段。每名角色有独立的主线解锁条件,需在共通线选择中保持一致性以免中断分支。
景线(真相型)
第一轮中曾多次请求景的帮助,并在终局前选择信任他;三周目中继续主动配合调查并完成监听破坏任务,将进入其线路,揭示循环机制核心来源。
信线(情感型)
主线中未主动寻求他人帮助、对信持续保持高互动倾向;多次在短信中选择“我愿意相信你”“等你回来”等对话;信线揭示其过去消失的原因及其与循环系统的真实联系。
枫线(悬疑型)
共通线多次回应枫的邀约,在争执场合选择原谅、依赖;回避景与信的深度接触;需完成枫提出的特殊委托任务;枫线为多重人格与事件操纵相关核心线索通道。
律线(理性型)
拒绝景的帮助,坚持自我调查;保持与律的合作,优先选择敲门、留下等待等理性选项;需完成律提出的证据整理与逻辑分析任务。
【谜题与隐藏要素】
笔记本连线机制是本作一大特色,建议优先通过关键词串联解锁推理结论;某些密码类谜题(如旅馆电脑、车站摄像头)需对照时间记录与对话内容,注意细节如“日期格式”、“镜像反转”等;重要谜题往往需多日素材组合,如“景的监听器设计图”需从其办公室、报废车间、枫提供信息中共同获得。
还有容易错过的隐藏剧情,女主在第四天深夜前往天台,会触发一次独白与“镜中自我”对话,为开启真结局伏笔;如果连续三天在食堂不与任何人互动,将触发一则“消失的自己”支线;景的背包在某一周目可被误触发现其私藏录音笔,建议反复探索该地点。
以上便是时间对称性破缺剧情攻略的主要内容,游戏整体节奏偏慢、强调逻辑连贯与角色情感铺陈的游戏。建议大家一周目以探索为主,不是一定要攻略角色,全面搜集线索,然后在二周目、三周目的时候再针对特定角色互动选项,利用多存档保存关键节点,来体验所有角色结局与真相主线。